公司新闻
致力于弱电行业中高端产品与先进应用的倡导者
在朝鲜战争期间,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成功地对美军展开了激烈的反击,还俘获了大量美军士兵。当中国、美国和朝鲜三国最终签署了停战协议后,各交战方依据协议原则,相互归还并遣返各自的战俘,给予了这些被俘士兵一个重返祖国的机会。
美国总统当时还签署了一条重要的行政命令,允许被俘的士兵在战争结束后的90天内自由选择他们的归属。在经过一系列艰难的心理挣扎后,最终有八名美军战俘决定留在中国,这一选择引发了人们对于他们未来的种种猜测和好奇。这八名战俘的后续生活和命运如何,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。
在这八名选择留在中国的美军战俘中,温纳瑞斯的经历尤为典型。他兵役刚满一个月便前往朝鲜参战,就在激烈的战斗中被中国志愿军俘虏。事件发生时,温纳瑞斯所在的美军单位被志愿军彻底击溃,他本人在战斗中受了重伤,甚至被一辆翻倒的军车压住,战友们无力施救,只能骑马逃跑,留下了他孤身一人。
温纳瑞斯原本已经绝望,认为自己将要死于战场。然而,意外的是,负责打扫战场的志愿军战士们发现了他。在清理现场时,他们意识到温纳瑞斯完全无法动弹,于是十几个志愿军战士齐心协力,将重重的军车移开,成功将他解救。尽管温纳瑞斯内心充满警惕,但志愿军为他找来担架,且还递给他一支香烟,并用英语对他说,他的战争生活已经结束,战后将被送回美国。听后,温纳瑞斯心中满是怀疑,无法相信中国人竟会优待被俘的士兵。他在二战时听闻过战俘营的暴行,因此宁愿选择死去,也不想在战俘营中遭受折磨。
绝望中的温纳瑞斯向志愿军表达了希望被处决的愿望,因为他在战场上仅仅服役一个月,就被敌方俘获,这让他感到极度羞辱。但出乎他意料的是,志愿军并未理会他的哀求,而是给他带来了剪刀,开始为他修剪头发。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温纳瑞斯的看法开始改变,他从未听说过任何军队会为战俘理发。经过几处临时战俘营的辗转,温纳瑞斯最终被送到了专为战俘设立的营地,该营地位于美丽的鸭绿江畔。
在这里,温纳瑞斯很快察觉到,志愿军的战俘营与他印象中的监狱截然不同。相较于铁窗外的监狱,这里更像是一个温馨的营地,没有威胁的铁丝网和凶猛的军犬,管理的官兵们面带微笑,营地里充满了和谐的氛围。战俘们来自五湖四海,在美军内部这些人之间冲突重重,但在战俘营里却更是和谐相处。温纳瑞斯几天内甚至忘了自己身处战争的现实,享受着战俘营里的生活,除了每天按时进行体能训练外,其它时间则可以自由支配。志愿军还允许战俘们给家乡寄信,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。
温纳瑞斯分享了一个感人的小故事,他记得有一位美军战俘因不识字而愁苦至极,无法给远在家乡的爱人写信,当时他抹下了眼泪。令人欣慰的是,次日这位战俘并未因情绪低落而消失,几个月后他再次回到了营地,并已能熟练用英语书写信件。原来志愿军了解到他不识字之后,特别为他提供了文化学习的机会,战俘们对此无不啧啧称奇。温纳瑞斯也感慨,战俘营里的生活待遇甚至要比他在美军军营的还要宽松。
战争结束后,温纳瑞斯面临回国的决策时,心里早已有了选择。他毅然拒绝了美国政府所承诺的优待,坚定地选择在中国生活并定居。对此,他的好奇心驱使他想了解能培养出如此文明之师的国家。中国政府对他的选择表示热烈欢迎,并为他安排在济南的造纸厂工作,温纳瑞斯在山东扎下了根。他勤勤恳恳地工作,学会了用流利的中文与当地工友交流,也与中国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。
温纳瑞斯在中国度过了大半生,他经历了两段婚姻,并迎来了两个孩子,直到2014年,他在中国 peacefully 去世,享年82岁。在1976年,他还曾回到美国探亲,受到了热烈的欢迎,向美国民众讲述在中国的真实经历。这不仅打破了美国政府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妖魔化,更为中美之间的友好关系铺平了道路。
对于他留在中国的决定,温纳瑞斯在晚年表示非常庆幸,他深深爱着中国人民,并认为这个国家赋予了他人生新的方向和意义。除了温纳瑞斯之外,其余七名美军战俘同样受到了妥善的照顾,他们被送入适应中方社会的培训班,顺利完成后便安排到集体农场工作,或是进入中国大学继续深造。虽然其中有一位名叫道格拉斯的战俘因病毒感染而不幸去世,但其他战俘在中国都过上了幸福而健康的生活。尽管当时中国的物质条件无法比拟美国,但中国政府的优待政策获得了战俘们的认可,让许多西方国家也重新审视中国,温纳瑞斯的见证和经历为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提升贡献了力量。